十二经寒热引经药

手少阴心经:热证黄连,寒证细辛

手太阳小肠:热藁本,寒黄柏

足少阴肾经:热知母,寒桂枝、肉桂、细辛,偏寒证独活

足太阳膀胱:寒羌活

手太阴肺经:寒热证:桔梗,升麻,寒证:葱白,白芷

手阳明大肠:寒白芷,寒热升麻,热石膏,葛根

足阳明胃经:寒白芷,寒热升麻,热石膏,偏寒葛根

足太阴脾经:寒热升麻,寒苍术,偏寒葛根,偏热白芍

手厥阴心包络:偏热柴胡、牡丹皮;

手少阳三焦:偏热连翘、柴胡;热上地骨皮;偏寒中青皮,寒下附子。

足厥阴肝经:偏寒青皮,偏热柴胡;寒吴萸,川芎。

足少阳胆经:偏热柴胡,偏寒青皮。

六淫各证用药

【风】

  • 风证:防风、荆芥
  • 风热:薄荷、双花
  • 风寒:羌活、薄荷
  • 风湿:羌活、白芷

【寒】

  • 寒证:生姜、葱白
  • 实寒:麻黄、桂枝

【暑】

  • 暑邪:西瓜、荷叶
  • 暑冷:香薷、薄荷
  • 暑风:荆芥穗、薄荷
  • 暑湿:通草、薏米
  • 暑热:石膏、黄连
  • 暑泻:厚朴、扁豆

【湿】

  • 湿邪:猪苓、泽泻
  • 寒湿:官桂、茯苓、猪苓
  • 湿热:滑石、石膏
  • 风湿:防风、萆薢

【燥】

  • 燥邪:黄芩、生地
  • 暑燥:乌梅、麦冬
  • 燥渴:天花粉、生石膏
  • 燥干:沙参、冰糖

【火】

  • 火邪:黄芩、黄连、黄柏
  • 气分火:石膏、知母
  • 血分火:丹皮、石膏
  • 三焦火:栀子、黄芩
  • 心火:牛黄、犀角、黄连
  • 肝火:龙胆草、栀子
  • 胆火:龙胆草、栀子
  • 肺火:桑叶、生石膏
  • 胃火:生石膏、黄连
  • 小肠火:木通、生地
  • 大肠火:大黄、元明粉
  • 脾火:石斛、胡黄连
  • 肾火:知母、黄柏
  • 膀胱火:滑石、木通

身体各部位的引药使药

1.引药达额头:白芷。
2.引药达头两侧:川芎。
3.引药达:菊花。
4.引药达部:苍耳子、辛夷花。
5.引药达颠顶:蒿本。
6.引药上行于头面耳:蔓荆子。
7.引药达左上肢:桂枝。
8.引药达右上肢:桑枝:
9.引药达部:葛根。
10.引药达部:姜黄、防风。
11.引药达部:杜仲、川断。
12.引药达部:木香、砂仁。
13.引药达少腹部:小茴香、艾叶。
14.引药达下肢:木瓜、牛膝、鸡血藤、防已。
15.引药达任脉:龟板。
16.引药达督脉:狗脊。
17.引药达入皮肤:蝉蜕。
18.引药入:半夏。
19.引药入:桑白皮。
20.引药入:柴胡、香附子、当归。
21.引药药入:丹参、黄连、菖蒲。
22.引药入:苍术。
23.引药入:威灵仙。
24.引药上行:柴胡、升麻、桔梗、蔓荆子。
25.引药下行:牛膝、代赫石、旋复花。
26.祛一切:清风藤。
27.调合诸药:甘草。

疼痛部位用药范例

头脚痛,需用川芎,血枯亦用,颠顶痛需用蒿本。

遍体肢节痛需用羌活,风湿亦用。

腹中痛需用白芍厚朴,脐下痛需用黄柏青皮,心下痛需用吴茱萸。

胃脘痛需用草豆蔻,胁下痛需用柴胡,日哺朝热寒热往来亦用,茎中疼需用生甘草梢,

气刺痛需用枳壳,血刺痛需用当归。

心下痞需用枳实,腹中实需用苍术,

补血需用川芎,调诸气需用木香,破滞气需用枳壳青皮,补元气需用人参,

诸虚热需用黄芪,盗汗亦用;肌表热需用黄芩,祛痰亦用。

祛痰用半夏,去风痰需用南星。

脾胃受湿用白术,祛痰亦用。下焦湿肿用汉方已,草龙胆。中焦湿热用黄连。下焦湿用黄芩,

烦渴需用白茯苓,葛根。

咳嗽者用五味子。咳有声无痰者用生姜,杏仁,防风。咳有声有痰者用半夏,枳壳,防风,喘者需用。

诸泄泻需用白芍白术,诸水泻需用白茯苓白术,泽泻,诸痢疾需用当归白芍。

上部见血用防风,中部见血用黄连,下部见血用地榆。

眼爆发需用当归,黄连,防风。眼久昏暗用熟地,当归,细辛。

凡诸风需用防风,天麻。

诸疮痛需用黄柏,知母,为君,茯苓,泽泻为左。

发表回复